首页

女王插嘴

时间:2025-05-28 19:02:29 作者:走到人生岔路口 “化学少年”成了制毒链条上的一环…… 浏览量:68463

  2月5日至25日,人民网开展2023年全国两会调查,广纳民情民意。本次调查通过人民网全媒体通道推出,吸引约615万人次参与。调查围绕10个领域设置49个候选热词。投票结果显示,“依法治国”“就业”“乡村振兴”“医疗”“高质量发展”“养老”“教育强国”“社区治理”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”“国家安全教育”最受网友关注,入选十大热词。

  这是人民网连续第23次进行全国两会调查。认真解读这些流行语,我们能看到“中国信心”“中国力量”,感受民情民意脉搏。

  “依法治国”一词今年再度登上“两会热词”榜榜首,体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,全面依法治国深入推进,法治建设日益深入人心,同时也表明公众对科学立法、严格执法、公正司法、全民守法仍有新的期待。接下来,如何善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、推动发展、化解矛盾、维护稳定、应对风险;怎样深入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,让公平正义更加可预期、看得见、有温度,仍需相关各方继续努力、不断进步。

  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、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,开辟的是人类迈向现代化的新道路,开创的是人类文明新形态。而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,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中国式现代化最为关键的一环。透过“两会热词”可以感受到,公众热切希望代表委员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多献计献策,期待以中国式现代化凝心聚力、团结奋斗,勇毅前行,充分发挥制度优势,在高质量发展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,向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。

  历年“两会热词”中,民生始终是高频词,今年也不例外。从“就业”到“医疗”,从“养老”到“教育强国”,再到社区治理……一个个民生热词,勾勒出人民幸福生活新画卷。期待在今年全国两会上,代表委员集思广益,拿出更多有温度、有实效的“解题思路”,推动民生政策进一步提质增效,把民生保障底线兜得更准更牢,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人民群众。

  “两会热词”推陈出新,彰显新期盼。梳理近几年的“两会热词”不难发现,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”“国家安全教育”等是“两会热词”中的新面孔。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是新时代弘扬中国精神、彰显中国价值、凝聚中国力量的内在要求。期待代表委员建言献策,推动政策赋能,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,使其历久弥新,持续焕发蓬勃生命力。

  国家利益高于一切,国家安全人人有责。面对当前严峻复杂的国家安全形势,期待代表委员就如何强化国家安全教育,开展丰富多彩的普法宣传活动提出更多前瞻性、建设性建议,引导全体公民树牢国家安全意识,积极主动地防范化解国家安全风险隐患,筑牢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安全基石。

  民之所盼,政之所向。“两会热词”是一扇民意的窗口,也预示着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。各级各部门从解读“两会热词”入手,分析研判民情民意,了解公众诉求,定能进一步拓宽工作思路,领悟到更多施政治理之道,为顺利推进各项工作打好坚实基础。

  全国两会承载着人民期待,肩负着人民重托。有理由相信,这场春天的盛会定能带来更多民生温暖,谱写充满希望、振奋人心的高质量发展新篇章,汇聚起国家向上向前的磅礴力量,以团结奋斗开辟更加美好的未来。

  威利 【编辑:岳川】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俄乌局势进展:乌拟办国防工业论坛 莫斯科多机场航班延误

华南区域:11月下半月,区域先后受分散性降水和偏北气流影响,扩散条件整体一般至较好,空气质量以优良为主。其中,16日,受偏北气流影响,区域扩散条件一般到较好,空气质量以良为主,湖南北部、珠三角西南部、广东西部和广西中南部空气质量以良至轻度污染为主,湖南南部轻至中度污染,湖南中部中至重度污染;17—22日,受冷空气影响,区域扩散条件较好,空气质量以优良为主,湖南局部、珠三角西南部和广东西部可能出现轻度污染;23—30日,区域扩散条件较好,空气质量以优良为主,个别城市轻度污染。首要污染物主要为O3和PM2.5。

从历史中“走出来”在光影中“活起来” 科技赋能探寻中华文明密码

那么购房者是否真的可以住在房间里?“拆哥”认为这没有定论,需要和拥有98%份额的人进行协商,因为两个人都是这个房子的“股东”。

台资深媒体人创办梅花媒体集团 期许“两岸友善交流”

春节过后的首个工作日,福建召开了民营经济代表人士座谈会,听取民营企业家意见。而在此前召开的地方两会上,各种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举措也密集出台。

湖北潜江虾稻产业综合年产值超750亿元 小龙虾“长出”一条全产业链

素有“天下故乡、华人老家”之称的洪洞大槐树景区,是全国以“寻根”和“祭祖”为主题的唯一民祭圣地,其祭祖习俗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
专家:加强对日方核污染水排海监测力度有利于筑牢安全防线

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,新一代信息技术已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。四川将电子信息纳入该省六大优势产业重点培育,围绕人工智能、软件和信息服务、新型显示等重点领域推动建圈强链,先后出台数字经济发展规划、“智改数转”行动计划,推动华为、京东方等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龙头企业扩大在川布局,2023年,四川电子信息产业实现营业收入超1.6万亿元。当前,四川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正在创造广阔的应用场景和市场需求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
女王论坛